杰出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先生来威尼斯官网作学术报告

文章来源:       时间:2019年06月26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6月22日上午,杰出华人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张益唐先生受汤涛院士邀请在威尼斯官网木铎楼A216教室作了题为《我对数学的追求》学术报告。

本次活动由北师港浸大、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37000cm威尼斯共同举办,讲座吸引了校内外300多名师生参加,现场座无虚席。在讲座开始前,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张益唐教授的采访影片,让大家对张教授有了初步了解。10:30分,在师生们的热切期待下,讲座正式开始。

讲座由北师港浸大学术副校长陈致教授主持,他表示,张益唐先生是数学界、学术界的一个传奇。张益唐先生对于孪生素数猜想,从毫无头绪、一片迷茫,到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他得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成果,引起了世界瞩目。

讲座伊始,张教授幽默的语言引得全场欢笑,讲座气氛逐渐活跃起来。首先,张教授向大家简述了什么是孪生素数猜想。随后,张教授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对数学的追求。张教授9岁时对《十万个为什么》中的“费尔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岁便能看懂《高等数学》,在数学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这都源于张教授从小对数学的热爱及不断地追求和探索。

讲座中,张教授分享了在追求数学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困难。他表示,人生难免会遇到低谷和烦恼,但这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耐力,检验自己能否把热爱的东西坚持下去。遇到挫折,其实不需要有多强的意志力,但需要淡定,不要让外界的因素影响自己。

其次,张教授认为做学问应该“狂”一点,做学问就要做大学问,盯着一个大问题,一直做下去,但在这个过程中仍需保持一个谦逊的态度,才能将学问做大做好。而当做学问时遇到瓶颈时,应放慢脚步,回归问题,从头思考,重新出发。

“数学最吸引我的地方,一是极度简洁,二是极具挑战”,在提问环节,张益唐教授用这两个关键词回答了同学提出的“何为数学之美”的问题,以此激励在场每一位师生。张益唐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研思维,让在座师生受益匪浅,也为在座师生如何追求学问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讲人简介:张益唐,华人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教授。1978年张益唐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2—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5月,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 张益唐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发现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个重要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张益唐教授荣获2014年弗兰克·奈尔森·科尔(Frank Nelson Cole)数论奖、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Rolf Schock奖(罗夫·肖克奖)数学奖、麦克阿瑟天才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美国亚裔工程师学会的终身成就奖等多个奖项。